飲食障礙症治療

認識飲食障礙症

您是否曾有過以下的狀況?

        一般情況下青少年及成年男女一天所需要的熱量為2000-2700大卡,依照性別、體型、活動量而有所差異,大多數人正常三餐飲食的情況下都可以達到標準。但隨著社會審美標準越發嚴格、每個人身心發展的動盪、對自我認同、身體意象發展的困難,使得透過飲食表達身心問題的情況日漸嚴重。飲食疾患在近幾年越發常見,通常八歲以下的兒童較少出現,統計認為一般在10-30歲之間較為常見,而男女比約為1:10,近年在青少女身上有越來越常見的趨勢。

         一般來說常見的飲食障礙症包含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暴食症(bulimia nervosa)嗜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飲食疾患最直接的問題屬生理問題為首要,飲食障礙症所導致的營養不良、肥胖問題都會導致身體出現長期的狀況,嚴重者可能會導致發育受阻、憂鬱、物質濫用、女性停經、自殺意念或行為,甚至因生理問題而死亡。  

        美國精神醫學會定義飲食障礙為:「會影響飲食行為、催吐、與身體意象的精神障礙」。身體意象泛指的是:「個體對於自己身體的知覺、想法及感受」,簡單來說,對自己身形的胖瘦大小(知覺)、對外貌吸引力的評估(想法)、對自己身形的感覺(感受),都是評估身體意象的重要指標。

造成飲食障礙症的原因尚未有明確定論,但經過多方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面向:

    • 基因:特別是近親當中,比如兄弟姊妹或父母也有飲食疾患或身心困擾的人。
    • 心理和情緒問題:例如低自尊、完美主義、行為衝動、敏感、自我認同及身體意象不穩定。
    • 關係議題:家庭、人際互動關係出現困難,尤其家庭關係過度糾結、保護、情緒壓抑、關係疏離。
    • 文化因素:在主流文化中,自我認同與內在價值往往和瘦、外貌畫上等號
      同儕壓力和主流媒體,也會不斷加深「瘦才好看」、「瘦或美才會有人喜歡」等想法。 


飲食障礙症個案通常經由身邊的人發現異常,進而帶至輔導或醫療院所進行治療

而個案本身不一定能覺察到自身困擾,以下列出常見的厭食症及暴食症在臨床上的診斷標準:

厭食症

  1. 對體重的過度要求(患者拒絕保持在常模的最低體重以上, 或體重低於理想體重的85%以下,BMI低於17.5)
  2. 縱使體重已經過輕,對於「變胖」或「體重增加」有強烈的恐懼感
  3. 不合理的身體意象(對自己的體重、身材有不合理的自我評價,錯估體重過低的嚴重性)
  4. 女性連續三次月經週期沒有來月經
  5. 亞型 自限型厭食症-只靠節食或只吃不含熱量食物的方法來減輕體重;清除型厭食症-會在大吃大喝之後,利用「清除行為」 來減輕體重。
     

    儘管餓了,但就是不願意吃-可能是厭食症在作祟

    瘦到上癮—厭食症

     

暴食症

  1. 暴食行為:每週至少有兩次無法控制的暴食,在短時間吃下常人無法吃下的量,且在大量進食當下,缺乏對吃的自我控制。
  2. 一再出現不當的補償行為以避免體重增加,例如,催吐、嚴格禁食、過度運動,不適當的使用瀉劑、利尿劑、灌腸等。
  3. 上述暴食與清除行為,每週出現兩次以上,至少達三個月。
  4. 外表、身形大多是正常體態,但自我價值(認同)感深受到體重、身材所影響。

          暴食症:慾望與完美主義的拔河

如何治療飲食障礙症

飲食障礙症的治療往往需要花較長的時間,研究上顯示從發病到治療痊癒約需花費4-6年的時間,因此時常會出現中斷或失敗的情況,這是常見的。所以個案及家庭成員常常會有挫折或失望的感受,都是正常的,但穩定且持續的治療才是恢復的關鍵,治療過程中建議時常與您的主治醫師、心理師討論,以達到最好的療效。

  1. 藥物治療- 目前沒有藥物明確針對飲食障礙症進行治療,普遍在藥物治療上會根據個案的情緒狀態或症狀上給予適合的抗憂鬱及抗焦慮,建議可以加入個別或家族治療來協助個案處理身心困擾,治療歷程中,家人的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飲食障礙治療最核心的是需要啟動家庭系統來協助個案,因此跟治療的醫師、心理師好好討論及規劃治療方向是首要目標。
  2. 個別心理諮商/治療-每位醫師、心理師的治療取向不同,可以在治療時跟治療師討論治療的方式及方向,以認知行為取向的治療來說: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協助個案可以調整對自己身材的非理性信念,與對自身價值的負向認知模式,同時藉由記錄生活飲食事件及飲食行為的介入來改善困擾的飲食行為。
  3. 家族治療-厭食症的家族治療Family-Based Therapy, FBT,在初期階段,主要目的是以體重上升為標準而設計,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進行,中後期階段則以個案自主飲食的目的來拓展,也藉於此可以提升個案對生命的獨立自主權;多家族治療Multiple Family Therapy, MFT,約由3-6個家庭組成,類似於團體諮商,治療師藉由活動或討論,讓多家庭間可以彼此回饋、討論面對的困難及如何處理,透過彼此家庭的分享來示範、學習,多家族的治療團體在國外已行之有年。
  4. 住院治療-如個案的情況經醫師評估後已達到住院標準,此時個案的生理狀態進入危急階段,建議先住院治療,處理生理問題,讓生理機能恢復到一定標準後,再回到社區單位治療。住院治療不單單處理生理問題,也可以有完善的系統團隊來照護,協助營養、心理、職能方面有更佳的提升。
  5. 飲食調整及日常衛教-遵守和醫師訂定的飲食及行為計畫及諮詢營養師、穩定參與個別與家族諮商、營養不良時可以補充營養品、閱讀有助於改善飲食障礙症的文章或書籍且嘗試裡面的建議、抵抗經常想要量體重或照鏡子的衝動、排除家中過小的衣物、練習自我暗示。

預約飲食障礙症專業 醫師門診

飲食障礙症治療 專業治療團隊

洪敬倫 醫師

邱韻芝 醫師

簡婉曦 醫師

曾光佩 臨床心理師

周舒翎 臨床心理師 

                  胡訓慈 社工師
              周妍伶 諮商心理師

陳冠儒 諮商心理師

許瑋倫 諮商心理師

許傑銘 諮商心理師

秦于絜 藝術治療師

曾揚元 諮商心理師
蘇琪琪 諮商心理師

謝孟霖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