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憂鬱症書籍推薦】心理諮商師給正在低潮的你,3本推薦好書

2021-10-20

撰文者:陳冠儒 諮商心理師

「我覺得這一陣子真的好憂鬱,身邊的人都只是叫我加油不要想太多,可是我就是沒辦法好起來,我這樣是不是很奇怪啊...」
「面對憂鬱症時不時來襲,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自助呢?」
「憂鬱症如果要接受治療的話,到底會長什麼樣子啊?」

心理諮商師推薦3本書籍,帶你面對憂鬱症

不管是會談室內,或是日常生活中,許多面臨憂鬱症的人,內心總會有許多的徬徨。有些人擔憂著他人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戰戰兢兢,不知道該如何自處;有些人想踏進治療,卻又對治療現場有許多未知,因而裹足不前;有些人接受治療一段時間,雖然穩定了,仍然會擔憂復發。

在這篇文章當中,我想跟你推薦三本與憂鬱症有關的書籍,這三本書籍分別講述了一位憂鬱症患者的自白、帶您學習一套自助的方式,以及介紹憂鬱症治療的現場狀況。不管你是想從過來人的經驗獲得參照,或是認識憂鬱症的治療,甚至是學習自助的技巧,都能從中獲得一些陪伴與參考資訊!

一、《別再叫我加油,好嗎?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

.我不知道憂鬱症怎麼發生的?基因?創傷?還是命中註定?」
「我也不知道憂鬱症什麼時候會好?下個月?明年?還是一輩子都不會好?」


這是一個在高二時確診憂鬱症的女孩,歷經了同學霸凌、自殘、課業落後、休學、轉學,最後在轉學到心理系之後,透過心理學緩慢拼湊、修復自我的故事。

不會有人跟自體免疫疾病的人說「你的細胞不要去攻擊自己健康的細胞嘛,健康一點啊!」,卻會對憂鬱者這麼要求,好像生病了都是他們自己的錯。或許這樣講話不是出於惡意,但往往出於我們對於這個疾病的「不了解」。  

作者在這本書中,除了用非常平實的語言描述憂鬱者會有的「感受」、「想法」之外,也列舉了許許多多心理學的理論,從冒牌者症候群、低自尊、閱讀障礙、霸凌到人際關係,帶領讀者從各個不同的面向,嘗試瞭解所謂的「正常人」是什麼?從而探討怎麼樣的不完美,可以適度放過自己,什麼樣的狀況,必須正視問題,迫使自己做出改變。

而這本書,也獻給每個在生活中感到孤獨,或是身陷憂鬱的你。

二、《八週正念練習:走出憂鬱與情緒風暴》

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訓練我們成為一個努力奮鬥向上、善於解決問題的人,我們可能學習了很多很多關於邁向成就所需具有的態度和方法,這很好,但不太夠。

太多人並沒有機會學習如何好好面對自己的各種情緒,與自己同在,好好保持身心平衡,以致於長期累積了許多的自我批評,在追求成就之中身心失衡,進而產生疾病。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難以跳脫出來,卻也在獨處的時刻感到不安,難以面對自己。

如果你已經有醫療專業陪伴,狀況漸趨穩定,正在尋求一個「自我保養」的管道,這本書所介紹的正念認知治療(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reatment),是一套經過許多研究證實,能夠減低憂鬱症患者的反芻思考,並且減少憂鬱症復發風險的八週課程。

本書包含完整的八週正念練習項目,同時附有身體掃描、正念伸展、三步驟呼吸空間等簡單易行的方法,加上錄音檔,讓您能配合練習。建議可以先尋求有經驗的正念老師帶領,在課堂與回家練習中慢慢沉澱與體會,再進入自主的練習,將正念帶入日常生活的時時刻刻。(更多正念課程資訊,請參考振芝正念專區 

三、《憂鬱是因為你的大腦生病了:照照磁波,活化腦區,解憂抗鬱新方向》

「我覺得自己不對勁了,該怎麼辦?」、「我真的需要去治療嗎?」
「吃藥真的有用嗎?」、「心情不好聊一聊就可以?」、「TMS?那是什麼?」

憂鬱症是一種病因非常多重,而且也有非常多種表現樣貌的疾病,在全世界的盛行率大約是6%~8%左右,也就是說,每五人中就有一人罹患憂鬱症,在臺灣約有兩百萬人受憂鬱所苦。 許多患者與家屬時常被包裹在濃重的焦慮、絕望感之中,卻也對於治療有許多的顧慮,而不敢踏進來。

最後這本為您隆重推薦的書,是由台灣臨床TMS治療學會合著的《憂鬱是因為你的大腦生病了:照照磁波,活化腦區,解憂抗鬱新方向》。本書由一位實習心理師的視角出發,和多位精神科醫師對話,完整解說憂鬱症的前中後期樣貌、腦神經病理基礎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還介紹了目前的新興療法-經顱磁刺激術(TMS)之原理、發展,以及如何與藥物、心理治療互相整合,讓憂鬱症得到更全面的幫助。(延伸閱讀:我該不該試試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或TBS治療?)

如果你正在猶豫自己是否要接受治療,這本書介紹了不同治療的樣態,也列出了許多的案例分享、臨床應用經驗,或許能提供你一些參考資訊,讓你選擇自己適合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常見的憂鬱症9大症狀,自我評估檢測您的身心狀態!
憂鬱症怎麼辦?醫生解析症狀與最新非藥物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