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放掉頭腦想控制身體的習慣?

2020-02-05

作者:邱韻芝 醫師

身為精神科醫師,診間常有別科看不好,被建議轉過來的病人,他們常問,我是不是心理有問題?個性有問題?其實這不是一個像心肌梗塞,醫生可以把血管打通,或得了癌症,醫生可以把腫瘤切除的「問題點」,而是在每天生活的身心互動過程中,累積出的惡性循環。

每天的行住坐臥、工作、社交中,我們透過身體感受著一切,這些訊息不只儲存在我們腦中,也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在汙濁的空氣中,人會不自覺呼吸變淺,久而久之身體就忘了如何放鬆,容易感到鬱悶;吃飯太趕,人就沒有時間好好品嚐食物的滋味,咀嚼和消化也受影響,腸胃不適,渾身就不對勁;每天滑手機的時間長,除了影響視力和肩頸,注意力轉移和聚焦的慣性也不知不覺在變化;當週遭的人很情緒化,我們自然會處於警戒、不安全的狀態,注意力放在外在環境,也就比較難安住於自己的內在。

這些生活的慣性,不知不覺累積在身心中,就算自己覺得可以忍可以撐,也都是慢性的壓力,等到有天想睡睡不著,想靜靜不下來,想放鬆卻無法放鬆,想做事卻力不從心,身體已經不聽心的話時,就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徵兆,接著就可能出現各種身體心理的症狀。(您可能會想看:身體毛病老是看不好?試試身心科吧!

自律神經要平衡,身心之間的協調是最根本的方法,當身體不聽你的時候,就是換你要好好聆聽身體了。你可以試試這個小練習:

平躺,雙腿屈膝腳踩地,讓腰部平貼地板。眼睛閉著,眼球往鼻子方向放鬆,下巴微收。注意力放在身體中心。

雙手呈稍息動作墊在腰下,手掌貼地,兩手不重疊。

自然吸氣吐氣,感受兩側肩胛骨和腰、背如何順著呼吸放鬆到地板上,不刻意控制呼吸,慢慢讓肩膀、胸口、腰背找到舒服的方式和速度。

可嘗試將雙手往上或往下移,在不同角度下停留、呼吸,感覺肩頸背的變化。
如果覺得某個角度很卡很僵硬,可以左右動一動頭,提醒頸部放鬆,然後注意力再回到身體中心,盡量放掉頭腦對身體的控制習慣。

填看看,自己的身心壓力有多少?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壓力指數測量表
精神健康基金會 心身壓力反應量表


延伸閱讀:為什麼需要正念?正念減壓的原理為何?

腦疲勞怎麼辦?心理師邀您用正念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