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毛病老是看不好?試試身心科吧!

2019-05-05

來身心科求助的患者中,有不少人並不是為了處理精神疾病或心理困擾,反而是種種難纏又找不出原因的身體毛病,例如心悸,胸悶,腸胃不適,頻尿,四肢無力,手抖,結巴等五花八門的症狀。許多人看遍內外科,做了各種檢查與治療,無奈效果有限,卻在就診後身心科後大有改善。他們常感嘆:「如果早一點來看就好了,不會折騰這麼久!」

面對這些毫無頭緒,千奇百怪的身體毛病,精神科醫師到底有什麼撇步呢?關鍵就在於多面向的評估與治療。在一般科找不出病因的身體症狀,常有下列可能:

  • 它是某種精神疾病的表現

精神疾病常以多樣化的身體不適來表現。例如,典型的恐慌症發作感覺就像心臟病,氣喘加上腸胃炎的綜合體:心悸,胸悶,喘不過氣,噁心,胃痛,手腳發麻瞬間來襲,讓人痛苦到立刻掛急診。憂鬱症的身體症狀更是五花八門:頭痛,胸悶,胃脹,便秘/腹瀉,肌肉酸痛,站不起來。只要揪出是哪個精神疾病在作怪,積極治療,身體毛病就會逐步康復。

自律神經是人體的壓力反應系統,當壓力來襲,交感神經會興奮,我們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肌肉緊繃,皮膚冒汗,準備應變。當我們放鬆下來,心跳減緩,腸胃開始消化食物,睡意湧現。「自律神經失調」常發生在承受重大或長期壓力的人身上,A型性格,完美主義,強迫性人格也常是受害者。所謂失調,就是交感神經在需要放鬆的時候還在興奮,導致心悸,腹瀉,失眠,疼痛等症狀。生活習慣的調整,減壓與放鬆技巧訓練,必要時輔以少量藥物,就能大大減輕不適。

體化症由一群若有似乎的身體症狀組成,患者可能抱怨關節腫脹,全身到處疼痛,頻尿等多個部位的困擾。雖然客觀證據有限,他們卻投注大量的心力在關注,檢查,治療這些不適,常造成過度醫療。治療的要領是同理患者的痛苦,把焦點慢慢轉向身體功能完好的部分,避免無謂檢查,並探索身體症狀下,說不出的心理痛苦。

不論香菸,酒精,藥品或毒品,在使用中或戒斷後,都會產生各種身體症狀,患者多半不會主動提及,家屬或醫師因而常摸不著頭緒。例如,停用酒精會心悸,手抖,停用嗎啡類止痛藥或海洛因會涕泗縱橫,拉肚子,骨頭酸痛,吸食K他命會造成腹部絞痛,頻尿等。提高對於物質使用的警覺,妥善處理,就能有效改善相關症狀。

「心理的傷,身體會記住」,重大創傷造成的心理陰影或許會被壓抑,遺忘,身體的印痕卻常揮之不去。例如八仙塵爆的受害者,多年後可能身體還會出現莫名的灼熱感。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成年後遇到衝突場面,頭部就隱隱作痛。抽絲撥繭地釐清創傷的面貌與烙印,鼓勵患者面對當下的感受,症狀才有機會慢慢好轉。

此外,還有一種狀況是:我們的身體確實存在某種疾病,但心理狀態會嚴重影響它的表現。氣喘,高血壓,慢性攝護腺炎都是典型的例子,在焦慮或壓力沈重時,病情都會惡化,當心理負擔解除,情緒平穩了,症狀就會趨緩,甚至藥物都可以減量。心身醫學處理的正是身體疾病與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

如果您有久治不癒的身體症狀,不妨找個機會,來身心科看看吧!

原文發表於康健雜誌網站。